关注吴大爷二三事,一起共同成长
知识分享 丨生活感悟
学习思考,寻找自我。
大家好,我是满肚子鸡汤的吴大爷,一个天天在键盘上敲打心灵,喜欢给人讲知识讲故事的男人。
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:越努力工作,收入也逐年上涨,但每年年末总结财务状况,却依旧手头紧张?
你甚至搞不清楚钱到底花到哪儿去了?
读完《富爸爸穷爸爸》第四次,我对“资产与负债”的理解再次被刷新。
这本书不只是讲怎么“赚钱”,而是告诉你如何构建真正的财务基础。
一、财富的关键不在于你赚多少钱
“重要的不是你挣了多少钱,而是你能留下多少钱,以及能够留住多久。”
展开剩余86%这句看似简单的话,背后却藏着大多数人忽视的财务真相。
很多人通过高薪工作获得丰厚的收入,但月月光、年年空。
为什么?
因为没有理解资产和负债的区别。
我自己大学实习时接触到《小狗钱钱》和《富爸爸穷爸爸》,从那时起,我的财商启蒙才真正开始。
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也走了很多弯路,交了不少学费。
以前我只关心收入,现在我更在意现金流的方向。
二、小房子地基上别盖摩天大楼
书中作者说,很多人把自己的生活比作在小房子的地基上建造摩天大楼。
没有财务基础的人,即使一夜暴富,也会迅速破产。
我特别认同这一点。
理财知识是一切的根基。
哪怕你中彩票中了千万,没有处理金钱的能力,你也会像很多暴富者那样回到原点。
举个例子,有人年收入百万,但资产为负,因为车贷、房贷、信用卡账单压得他喘不过气。而有些人收入不高,却能积累资产,让钱为自己工作。
三、房子是资产吗?未必!
这也是本书最“出圈”的观点之一:自住房子不是资产。
我一开始看到这句话时,内心是反对的。
在国内,房产一直被视为最稳定的资产,谁不想“有套房”?
尤其是当年房价上涨时,我也认同“房子是最好的资产”。
但后来想想,自住房不仅不带来现金流,反而带来持续不断的支出(贷款、物业、水电、维修……)。
真正能带来现金流的房子,比如租出去的公寓,才算是资产。
所以,“资产”最核心的标准就是:它是否能把钱放进你的口袋。
如果只是房价高,但还没卖出去,就不算钱进入你的口袋,就股市里的股票不卖就不算。
四、被情绪操控的财务决策
你知道你每个月都在为“负债”工作吗?
很多人,尤其是中产,辛辛苦苦努力加班,拼命晋升,结果是换一辆更贵的车,搬进更大的房子,甚至开始投资一些听起来“体面”却实为负债的东西。
加薪并没有让他们更富有,反而把他们困在了“老鼠赛跑”的陷阱里。
我也曾经是其中一员。
某一年我加薪了30%,结果换了新手机、新电脑、还出国旅行……
年底一看,存款并没有增加。
甚至比前一年更焦虑。
这是因为我的决策是情绪驱动的,而不是理性规划。
“人们常常跟随自己的情绪做出反应,而不是跟随自己的思想。”
愤怒、焦虑、贪婪、从众心理……
这些情绪导致我们做出糟糕的财务选择。
比如“别人都有车了我也得有”,
比如“这房子装修得这么漂亮,咬咬牙买下吧”。
五、记账,才知道自己在哪里亏
富爸爸告诉孩子们,在会计上关键不是数字,而是数字告诉你的东西。
我从去年开始记账,结果大吃一惊:我竟然每个月花数百元在不知不觉中(比如多平台会员、盲目跟风购物、外卖)。
这些都不是资产,它们只是支出,甚至是负债的种子。
如果你还没开始记账,强烈建议从今天开始,每一笔花销都写下来。
只有看清自己,才知道从哪里开始优化。
六、“负现金流”的代价
中产阶级的典型现金流状态就是:收入进来之后立刻被各项支出吃掉,几乎没有盈余留存,更别说用于购买资产。
我就是典型例子。
我有一些基金,但数量太少,完全不能形成被动收入。
相反我的支出远比收入增长快。
每一次看起来是“小确幸”的奖励,比如升职加薪,最后都转化为“生活质量提升”的借口。
直到有一天我自问:“如果我明天停止工作,我还能撑几天?”
我的答案是:1200 天,看起来不短,但我依旧感到恐慌。
因为其中有不少是我不想动用的资金,一旦中断收入,我的心理状态会瞬间崩塌。
(PS:不上班的时候,就动用了不想动用的资金,尝试过就不再害怕。有时候不再恐惧的方法,就是去尝试,尝试过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。)
七、富人思维的核心:买资产
所以如何跳出“老鼠赛跑”?
本书提供了最本质的解决方案:
买资产,持续买入资产。
资产是什么?
能带来正向现金流的东西。
l股票、基金(合理配置)
l可出租的房产
l可出售的数字产品、课程、版权
l创造持续收入的副业项目
l一次投入、长期收益的内容资产(比如你现在写的这篇笔记)
这些都是资产。
而“负债”是那些看起来值钱,实则掏空你钱包的东西。
结语:财务自由,从理解资产开始
财商教育真正缺乏的,不是教你怎么赚钱,而是教你怎么处理你已经赚到的钱。
理财、记账、投资、现金流……
这些看似复杂,其实都是围绕一个核心:
让钱为你工作,而不是你为钱拼命。
你越早理解这个概念,越早开始实践,它带给你的改变就越快。
最后的行动指引:
2.每个月买入至少一个小资产。
3.抵制情绪消费,理性决策。
4.不跟风、不从众,做自己的财务规划。
5.目标是:正向现金流,不是高收入。
改变从认知开始,行动才能带来真正的财务自由。
发布于:福建省翔云优配-专业炒股配资公司-配资炒股查询-长沙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